正在加载

面面相觑的典故(面面相觑的含义是什么)

  • 作者: 朱梓昂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07-18


1、面面相觑的典故

面面相觑,源自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。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的仁者贤士,商纣王昏庸无道,他们不愿为其效忠,隐居首阳山。周武王灭商后,前来邀请他们出山辅佐,但二人认为周武王攻伐商纣不仁,拒绝了。周武王派人送去美食,他们宁可饿死也不吃。

伯夷和叔齐隐居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。当薇菜采尽,兄弟二人饥饿难耐,相视而立,面面相觑,不知如何是好。最终,二人饿死于首阳山。

“面面相觑”一词比喻众人沉默地对视着,不知所措或无言以对的情形。

这个典故告诫人们,在面临重大选择时,要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,不能为了利益而背弃原则。同时,它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,不要轻言放弃,要学会面对困难,寻找解决办法。

2、面面相觑的含义是什么

“面面相觑”一词形容人们彼此望着一言不发、不知所措的样子。

它的含义可以延伸出以下几点:

尴尬或不知所措:当一群人处于尴尬或无法解决的境地时,他们可能会面面相觑,不知该如何反应。

困惑或不解:如果人们对某事或现象感到困惑不解,他们也可能会面面相觑,试图从对方的反应中寻找答案。

不知所措或绝望:当人们面临困难或绝望的局面时,他们可能会面面相觑,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该向谁求助。

惊讶或难以置信:当人们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或收到令人惊讶的消息时,他们可能会面面相觑,表达他们的惊讶或难以置信。

缺乏沟通或协调:面面相觑也可以暗示缺乏沟通或协调,因为人们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如何共同行动。

在不同的语境中,“面面相觑”的含义会有所不同。但总体而言,它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尴尬、困惑或不知所措的情绪。

3、面面相觑出自什么时期

“面面相觑”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《孟子·离娄上》。其中记载了一个故事:

孟子游历陈国时,途中遇到一群丧偶守寡的妇女。她们身穿白衣,哭声凄惨,面容愁苦。孟子不解,上前询问,得知这些妇女的丈夫在战争中牺牲。孟子感叹:“叟妇面面相觑,泪洒沾裳,手足无措,痛不欲生。斯乃妇人哀痛之极也。”

“面面相觑”在此句中指的是妇女们相互对望,面露悲伤和无助的神情。孟子通过这个场景,表达了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。

自先秦时期以来,“面面相觑”一词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,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境或惊愕时,互相望着对方,面露不知所措或惊慌失措的神情。例如:

《三国演义》中,诸葛亮与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对峙,两军士兵“面面相觑,不敢轻举妄动”。

《水浒传》中,潘金莲毒杀武大郎后,与西门庆“面面相觑,不知如何是好”。

时至今日,“面面相觑”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语,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尴尬场面时,相互对望的窘迫表情。因此,该词的使用历史悠久,从先秦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

4、面面相觑的成语故事

面面相觑,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

楚汉相争时,汉军以少胜多,大破楚军。刘邦率领汉军追至垓下,四面围困楚军。

楚霸王项羽突围未遂,寡不敌众,腹背受敌。项羽见大势已去,于是拔剑自刎。

正当楚军将士惊慌失措之时,汉军大将灌婴率军杀入楚营。楚军将士见灌婴身穿白色素衣,以为是项羽归来,都不禁面面相觑,不知所措。

于是,楚军群龙无首,士气全无,很快便被汉军击败。

“面面相觑”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,比喻众人惊慌失措,不知所措的样子。

这个成语告诉我们,在面临困境时,保持冷静和团结尤为重要。一旦惊慌失措,只会自乱阵脚,让局势更加恶化。因此,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团结一致,才能渡过难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