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名字的文言文(适合取名字的文言文大全)
- 作者: 马则先
- 来源: 投稿
- 2024-05-08
1、取名字的文言文
名之由来,自古有之。夫名者,乃人之表也,承父母之志,寄天地之灵,于其一字之中,蕴含无穷之深意。
古时取名,重在雅正。名之雅,取自经史典籍,如子曰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,故名“乐朋”;名之正,则合乎礼教规范,如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等字。
亦有取名寄托志向者,如诸葛孔明名“亮”,取其“智亮世道”之义;岳飞名“飞”,寄寓其“精忠报国、一飞冲天”之志。
取名亦可表纪念。如司马光名“光”,取光复祖业之意;文天祥名“天祥”,取天降祥瑞之意。
更有甚者,取名亦可避祸。如曹操,本名“操”,意为治乱世者,然其后改名“曹”,以避汉武帝之讳。又如孙权,原名“仲谋”,后改名“权”,以避曹操之忌。
古人取名之法繁多,或雅或正,或寄志或纪念,不一而足。然其所取之名,无不蕴含深意,寄托着父母之期望,承载着个体之命运。
起名一事,虽非大事,却关乎一生。古人取名之智慧,值得今人借鉴。当吾侪取名之时,当思虑周全,斟酌再三,为吾儿取一良名,伴其一生,名利双收。
2、适合取名字的文言文大全
文言文大全
名取有道
取名之要,在于音韵和美,意境悠远。文言文中,名取佳句琳琅满目,可供后人鉴赏窃用。
美音
天姿国色,呈祥鹤舞。——《晋书·列女传》
芳容月貌,举世无双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——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
意远
鸿鹄高飞,志在千里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乘风破浪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——《行路难》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——《竹石》
寓意
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
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——《滕王阁序》
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——《孟子·尽心上》
百家姓
文言文中亦有诸多姓氏,可供取名参考:
姬:周代王室之姓。——《史记·周本纪》
姜:齐国国君之姓。——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
墨: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墨子的姓。——《墨子·天志中》
楚: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楚国之姓。——《史记·楚世家》
韩:韩国国君之姓。——《史记·韩世家》
此文言文大全,既具美音,又蕴意远,更藏寓意,可助后人取名遣词,传承华夏文脉。
3、取名字文言文常识有哪些
典籍所载,取名文言文之常识,颇有讲究。
一、避讳,忌用皇帝、先贤或长辈之名。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父名公,子弗名公。”
二、雅正,取名多用书中词汇,避开粗俗、不雅字眼。如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:“伯兮兮邦之媛兮。”
三、寄寓,赋予名字美好寓意,如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等,寄托父母期盼。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
四、性别,男名多用刚劲之字,女名常取柔美之称。如男名“刚、勇、武”,女名“柔、美、慧”。
五、字形,注重字形美观,避免笔画繁复、结构怪异。如《说文解字》:“字,从二儿,相扶持也。”
六、声韵,讲究音律和谐,朗朗上口。如《玉篇·序》:“乐记八音,声相和,以谐八风。”
七、忌同,尽量避免与同族、同村同音、同义之名。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与其易子而改名,不若改名而易子。”
八、忌污,避开寓意污秽、不吉之字,如“鬼、病、死”等。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名之必可言,言之必可行。”
九、复名,古人常取双字或三字之名,音韵相协,寓意丰富。如“诸葛亮、李白、杜甫”。
十、号字,文人骚客多取雅号,以示文采或寄托情怀。如《宋史·苏洵传》:“轼字子瞻。”
4、取名字的文言文怎么说
昔人取名,重在寓意深远,且取文言之雅,以彰显翰墨之风流。
取名之法,首重“名符其实”,取与人相称之意。如《论语》记孔子曰: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名之必可言,言之必可行,行之必可成。”故名宜与德性、容貌、志向相契合。
取名讲究“寄托情感”,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愿。如《楚辞·九歌》中,屈原以“湘君”之名寄托其对国家和君王的思念;又如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中,士兵以“采薇”之名表达对故乡的怀念。
取名还应考虑“音韵之美”。文言之音悠扬婉转,故取名宜讲究音律和谐,朗朗上口。如“子衿”、“明月”、“清荷”等名,读来悦耳动听,令人赏心悦目。
取名应避讳禁忌。古人认为,名与实相连,故取名时应避开与尊长、帝王、圣贤相重之字,以示敬意。如《礼记·曲礼》中记:“父之名,子不可呼。”
取名字之文言文讲究,在于寓意深远、寄托情感、音韵和谐、避讳禁忌。古人取名之风雅,于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