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为什么苏洵为儿子取名为苏轼(苏洵的父亲在它儿子考上进士时为什么不请客)

  • 作者: 朱星莼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09-10


1、为什么苏洵为儿子取名为苏轼

苏洵为其子取名“轼”,蕴含着深厚的期望和寄托。

“轼”字本意为车前的横木,引申为承乘之物,寓意着稳重踏实、承载重任。苏洵希望儿子将来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,肩负重任,为国效力。

“轼”与“轼问”谐音,出自《论语》“子夏问曰:‘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,素以为绚兮。何谓也?’子曰:‘绘事后素。’曰:‘礼后乎?’子曰:‘起予者商也!始可与言诗已矣。’”苏洵以“轼”为名,旨在鞭策儿子勤奋学习,注重礼仪道德,成为博学多才、德才兼备之士。

同时,“轼”字也与“逝”字相近,寄托了苏洵对儿子人生道路的期望。他希望儿子一生顺遂,一路坦途,不遇坎坷,最终功成名就。

苏轼名中还有“軾”字与“眉山”并称“眉山轼”。此名不仅寄托了父亲的期望,也彰显了苏东坡的故乡,成为他一生的荣耀和骄傲。

由此可见,苏洵为儿子取名“轼”,饱含着对儿子无限的期望和寄托。他希望儿子德才兼备、报效国家、人生顺意,最终成为一代名臣。

2、苏洵的父亲在它儿子考上进士时为什么不请客

苏洵之子苏轼登进士第时,苏洵不置宴请宾客,旁人问其缘故。

苏洵答曰:“吾子才高,必不为此一第所拘。若广事游宴,反会分散其心志,阻碍其日后之成。”

他认为,功名利禄乃身外之物,若沉溺其中,必会妨碍子孙的志向。与其大办宴席炫耀一时,不如让儿子专心治学,成就一番大事业。

苏洵的远见卓识,不拘泥于形式,颇具教育家风范。他深知,子孙的前途在于内心的修养与学业的精进,而非一时的浮华荣耀。

后世,苏轼成为一代文坛巨匠,其学识文章传世不衰。而苏洵的教导,亦成为后人育子的楷模,启迪后世学子淡泊名利,追求真才实学。

3、苏洵为什么要给他的儿子取名为苏轼和苏辙

苏洵为其儿子取名苏轼和苏辙,蕴含着深厚的寓意。

轼,本意为桥梁,引申为承载、通达。苏洵希望长子苏轼能够成为连接人、事、物,架起知识与修养之间桥梁的文坛巨子。在苏轼身上,承载着苏洵对文学的期许和对后世的厚望。

辙,本意为车轮印记,引申为行事有方,遵循正道。苏洵希望次子苏辙能够留下自己的印记,在官场和文坛中留下不朽的功绩。辙字也寄托着苏洵对苏辙匡扶社稷、不忘初衷的殷切期望。

轼和辙,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苏洵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深切的寄托。苏轼和苏辙不负父亲的期望,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努力,在文坛和官场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成为一代名臣和文豪,也让苏洵的名字永垂青史。

由此可见,苏洵为其儿子取名苏轼和苏辙,绝非偶然,而是饱含着对儿子的期盼和祝愿。这种深沉的父爱,不仅反映了苏洵的为人,更折射出古人取名重意的文化内涵。

4、苏洵为什么给苏辙和苏轼取这个名字

苏洵为两个儿子苏辙和苏轼取名,既寄托了深切的期望,也暗含了巧妙的构思。

“辙”字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周道如砥,其直如矢。”意指正直不阿、光明磊落。苏辙为人沉稳持重,刚毅正直,充分体现了“辙”字的寓意。

“轼”字取自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:“岂不怀归?畏我父母。”“轼”指车前的横木,引申为依靠和庇护之意。苏轼才思敏捷,博学多才,是文坛的巨匠。他的名字寄托了苏洵希望他成为家族的依靠和庇护者的愿望。

“辙”与“轼”二字组合起来,又有“车辙在前,轼承在后”之义,寓意着苏家父子传承有序,前途光明。这体现了苏洵作为父亲的殷切期盼和对家族昌盛的憧憬。

苏洵取名之妙,不仅在于字义的深切含义,还在于声韵的和谐悦耳。“辙”音“zhe”,入声,响亮有力;“轼”音“shi”,阳平,轻盈悠扬。二字搭配,抑扬顿挫,朗朗上口。

苏洵为苏辙和苏轼取名“辙”和“轼”,既表达了对子女的寄托与期望,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巧思。这两个名字流传千古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父子情深的佳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