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将相和渑池烩面(将相和渑池烩面,起因结果经过负荆请罪起因经过结果)

  • 作者: 马艺澄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10-08


1、将相和渑池烩面

豫西名胜渑池县,以渑池烩面闻名遐迩。相传三国时期,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,路过渑池,在一家小店品尝了当地特色烩面,赞不绝口。后晋王石敬瑭伐蜀称帝,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挂帅出征。石敬瑭久闻诸葛亮之名,仰慕不已,特派使者送来一面令旗,上书“将相和”三字。诸葛瞻奉令旗拜谒诸葛亮祠,悲愤交加,誓死捍卫蜀汉江山。

诸葛瞻率军与石敬瑭苦战,不幸战死。石敬瑭深感诸葛瞻忠义,下令厚葬。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诸葛亮的父子情深和石敬瑭的宽宏大量,便将当地烩面取名“将相和”,意为“将相和睦,天下太平”。

渑池烩面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,成为豫西一道特色美食。其汤底以牛骨、鸡骨、猪骨熬制,鲜香浓郁;面条手工制作,爽滑劲道;配料丰富多彩,有羊肉、牛肉、丸子、粉丝等,荤素搭配,营养丰富。

如今,“将相和”渑池烩面已成为渑池县的一张美食名片,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。每逢节假日,渑池县都会举办“将相和”美食文化节,吸引众多食客前来品尝。

2、将相和渑池烩面,起因结果经过负荆请罪起因经过结果

将相和渑池烩面

秦昭襄王时期,秦将白起攻打赵国,赵国名将廉颇据守长平,使秦军久攻不下。秦王遂派范雎出使赵国,离间廉颇和赵王,最终导致廉颇被罢免,赵括出任主将。白起抓住时机,设下口袋阵,全歼赵军,坑杀四十余万人。

起因经过

此事激怒赵国,赵王以蔺相如为将,率军讨伐秦国。蔺相如率军到达渑池,在渑池会见秦昭襄王。秦王请赵王鼓瑟,蔺相如怒斥秦王,并逼迫秦王击缶。秦王无奈之下,只得击缶。

结果

渑池之会后,秦赵两国罢兵言和。秦王虽然表面上屈辱,但内心却十分忌惮蔺相如。蔺相如回国后,被封为上卿。

负荆请罪

由于秦国的离间,白起和廉颇产生了隔阂。廉颇得知白起的功绩后,自愧不如,派人送信给白起,请求相见。白起收到书信后,得知廉颇的诚意,亲自前往廉颇府中,向他负荆请罪,两人重归于好。

结果

负荆请罪的故事流传至今,成为后世为人称道的佳话。它体现了勇于承认错误、修复友谊的高尚品德,也证明了宽容和理解在化解矛盾中的重要作用。

3、将相和渑池烩面中廉颇有没有去渑池

廉颇是否到渑池,至今仍有争议。

一种说法认为,廉颇确实到了渑池。据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记载,秦王欲平赵国,派使者致书赵王,要赵王割让十五座城池,否则就出兵攻打。赵王惧怕,召集大臣商议对策。蔺相如主张派廉颇出使秦国,以示赵国无意屈服。廉颇认为秦国势大,不宜正面对抗,主張割地求和。赵王犹豫不决,最终决定派蔺相如出使。蔺相如到秦国后,当众斥责秦王,使秦王无地自容,迫使秦王收回割地要求。后蔺相如归国,赵王在渑池设宴款待。廉颇得知后,自觉惭愧,便负荆请罪。

另一种说法则认为,廉颇并未到渑池。此说主要基于《战国策·赵策》的记载。据《战国策·赵策》记载,蔺相如回国后,将渑池之会的事告诉了廉颇。廉颇听后,羞愧不已,便写信给赵王,请辞宰相之职。赵王不允,并派人劝说廉颇。廉颇最终并未辞官,但也没有到渑池赴宴。

廉颇是否到渑池,尚无定论。两种说法各有利弊,需进一步考证。

4、将相和渑池烩面廉颇是什么样的人

将相和的故事中,廉颇是一个性情刚烈、骁勇善战的名将。起初,他听说蔺相如功高盖主后,十分妒忌,扬言要当面羞辱他。蔺相如得知后,处处避让廉颇,以大局为重。

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胸襟气度后,深感羞愧。遂负荆请罪,登门向蔺相如赔礼道歉。蔺相如欣然接受了廉颇的道歉,两人从此化干戈为玉帛,成为刎颈之交。

渑池之会后,秦昭王派人送千金给蔺相如,蔺相如分文未取,分给了门客和部下。而廉颇却收下了秦王给的封赏,引起赵王的猜忌。蔺相如得知后,向赵王进言,指出廉颇功勋卓著、勇冠三军,赵王不可疑心。

赵王听从了蔺相如的建议,恢复了对廉颇的信任。廉颇也深受感动,从此对蔺相如心悦诚服。

廉颇的性格有其刚烈的一面,但也并非一成不变。在蔺相如的感召下,他能够放下成见,承认自己的错误。在国家利益面前,他能够以大局为重,与蔺相如携手抗敌。

可以说,廉颇是一位有勇有谋、忠君爱国的将军。他勇猛善战,但也能够识大体、顾大局,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历史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