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取名字用的古文(取名字用的古文有哪些)

  • 作者: 陈茁沅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10-15


1、取名字用的古文

汉风古韵,名字雅。

取名自古文,承千年文脉。诸如“子衿”、“子轩”,取自《诗经》,蕴含风雅隽秀;“清风”、“明月”,出自《楚辞》,寓意高洁脱俗;“芷兰”、“山茶”,源自草木名,寄托美好品质。

古文名常取自历史典故。如“昭明”、“长卿”,分别来自南朝文学家谢灵运和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,体现了对名士风流的仰慕;“文姬”、“子建”,源于三国才女蔡琰和其弟曹植,寄托了父母对子女才华横溢的期望。

古籍中人物的名字亦可为取名之源。如《红楼梦》中的“黛玉”、“宝玉”,《三国演义》中的“关羽”、“张飞”,这些人物的姓名具有鲜明个性,不仅朗朗上口,更能体现父母对子女性格和命运的寄托。

古文名重意境,取其内涵隽永。如“静水”、“嘉言”,取自《道德经》,寓意沉稳内敛,言之有物;“朝露”、“秋霜”,出自《屈原赋》,寄托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。

取古文名为子女,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,又寄予了父母美好祝愿。它不仅是一个符号,更承载着家族的期许和对未来的憧憬。

2、取名字用的古文有哪些

取名古文渊源流长,承载着历史文化与父母期冀。以下撷取部分古籍佳句,为取名提供灵感。

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其中“窈窕”形容女子体态优美,“淑女”指端庄贤淑。“窈淑”、“淑窕”等字颇具诗意,可用于女子取名。

《论语·子罕》:君子不重,则不威;学则不固。言重者威严,学固者坚定。寓意深远,取“重威”、“坚学”等字,寄托父母对子女稳重威严、勤勉好学的期盼。

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帝子降兮北渚,目眇眇兮愁予。“眇眇”形容女子眼神远眺,凄婉动人。“眇”字入名,赋予一种幽静淡雅的意境。

《文选·卷六十一·洛神赋》:其形也,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。此句描绘洛神的美好姿态。“翩翩”、“婉婉”等字颇具灵动之美,适合用于女子取名。

《唐诗三百首·卷四十五·春夜喜雨》: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雨润万物,寓意新生。“知时”、“生辉”等字,体现了父母对子女及时把握机遇、前途光明的祝福。

《宋词三百首·卷三十五·少年游·并刀如水》:吴钩霜雪明,银鞍照白马。气宇轩昂,英雄气概。“吴钩”、“银鞍”等字,可用于男童取名,彰显阳刚之气。

《古文观止·卷三·黄帝问于广成子》:至哉,坤厚载物,德合无疆。大地宽容厚德,包容万物。“坤厚”、“德合”等字,蕴含着父母对子女胸怀宽广、品德高尚的期许。

取名既是一种传承,又是一种寄托。从古文中汲取灵感,为子女取一个寓意深远、音韵优美的名字,寄寓着父母的殷切 пожелания与美好祝愿。

3、取名字用的古文怎么说

取名于古文,古人有云:“赐子千金,不如教子一艺;教子一艺,不如赐子好名。”可见,取一个好名字自古以来便是父母的重任。

古文中,取名之方法众多,寓意深远。

一曰取诸经典。《诗经》云:“维以不永,怀欲故老。”故取名怀老。《论语》云:“有志者事竟成。”故取名志成。

二曰取诸自然。《楚辞》云:“江畔木兰,朝搴其华。”故取名木兰。《山海经》云:“玄鸟在庭,生商之长子。”故取名玄鸟。

三曰取诸品质。《易经》云:“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”故取名乾坤。《礼记》云:“仁者爱人,智者知人。”故取名仁智。

四曰取诸历史。《史记》载:“始皇既平天下,乃铸铜为圆器,其形如釜而大如圜,受水八石,自名为钟。”故取名钟。

五曰取诸吉祥。《左传》云:“浮山济济,良人君子。”故取名济济。《礼记》云:“君子之德,温良恭俭让。”故取名温良。

古文取名,既有文雅之趣,又具文化内涵。父母为子女取一古文美名,寄托的不止是期望,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。

4、取名字的古文诗句

取名之古韵,文诗中寻

自古以来,取名之事,大有讲究。先贤们亦曾为之吟诗作赋,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。

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云:"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"此诗以蓼莪喻父母之恩,取名时用之,寄托父母之爱。

《论语·雍也》中,孔子曰:"名不正,则言不顺。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"此语强调名之重要,取名当注重谐音,避开不吉之字。

《孟子·尽心上》有云:"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。"此句表达了父母亲人相伴的幸福,取名时用之,祈愿亲情永在。

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载:"羲之年九岁,从母东渡,见水中鹅群戏水,甚有喜色。母问其故,答曰:'儿戏故耳。'母感其天性,以为佳兆。"鹅群嬉戏之状,寓意美好,后世取名常以"鹅"字为吉。

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中,诸葛亮自号"卧龙",取自陈寿《三国志》中"卧龙凤雏,得一可安天下"之语。龙凤皆为祥瑞之物,取名时用之,寓意前程似锦。

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记载,唐太宗李世民取名:"吾以武功定天下,当取武之义。"故名世民,意为以武功治天下之民。此句反映了名之随时代而变。

古人取名,皆有其深意。从中汲取灵感,可为后世子孙取一佳名,寄托父母之爱,祈愿前程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