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古代手足相残(手足相残的诗句有哪些)

  • 作者: 郭泽谦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11-11


1、古代手足相残

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,手足相残的悲剧频频上演,令人扼腕叹息。自春秋战国时期起,兄弟阋墙蔚然成风,为争权夺利,骨肉至亲反目成仇。

春秋时代的郑国,郑庄公立长子姬侑为太子。但其宠妃武姜却偏爱次子公子突,暗中谋划废长立幼。公元前719年,庄公病重,武姜矫诏召回公子突,逼迫太子侑让位。太子侑不甘心,率兵讨伐,兄弟二人兵戎相见,最终侑败身亡。

战国时代,秦惠文王之子嬴稷与异母弟公子壮争夺王位。公元前311年,公子壮发动叛乱,围攻咸阳。嬴稷联合魏国镇压叛乱,公子壮兵败身亡。

史书上著名的“七国之乱”,也充斥着手足相残的悲剧。八王之乱中,司马昭为了争夺曹魏大权,先后逼杀亲弟司马孚和堂弟司马师,最终篡位称帝。

手足相残的根源,往往在于权欲熏心和争夺继承权的激烈竞争。骨肉之间的亲情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变得脆弱不堪,兄弟姐妹之间反目为仇,手染亲人之血,令人发指。

手足相残不仅给国家带来动荡,更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。骨肉相残的记忆无法抹去,永远成为心头的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。而这种悲剧的发生,归根结底是人类自私贪婪的本性所致。

2、手足相残的诗句有哪些

手足相残之痛,诗句泣诉

手足之情,本应亲密无间,但历史长河中,手足相残的悲剧却屡见不鲜,留下了令人唏嘘不已的诗句。

《汉书·景十三王传》

"宗室之仇,报于漏下水。"

此语述说景帝同母兄弟之间的猜忌与仇恨,最终导致了骨肉相残的惨剧。

《古今贤文》

"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"

手足失和,让家庭内部纷乱不堪,无力抵御外敌。

杜甫《兄弟》

"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"

与《古今贤文》中的诗句相同,杜甫也慨叹兄弟反目对家庭的破坏。

《红楼梦》

"树倒猢狲散,巢倾卵凤飞。"

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,描述了贾府败落后,手足兄弟四散分离的惨状。

《三国演义》

"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"

此句出自《三国演义》中曹操杀掉他的同父异母弟弟曹植的典故,生动地体现了手足相残的残忍与悲痛。

这些诗句,每一句都诉说着手足相残的痛楚与无奈。它们警示着世人,手足之情应弥足珍贵,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。

3、古代手足相残的有谁

历朝历代,手足相残的悲剧数不胜数。

商纣王帝辛,杀兄夺位,残害忠良,导致商朝覆灭。

周幽王姬宫涅,宠信褒姒,烽火戏诸侯,引来犬戎之乱,身死国灭。

汉武帝刘彻,尊奉儒术,却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,逼迫姐姐自杀。

唐玄宗李隆基,宠信杨贵妃,重用宦官,导致安史之乱,国家分崩离析。

唐肃宗李亨,逼迫太子李琮禅位,将其幽禁至死。

五代十国时期,诸侯混战,手足相残尤为惨烈。后汉皇帝刘承祐,被其叔父刘知远推翻,被杀害。

北宋时期,赵光义发动陈桥兵变,夺取皇位,逼迫其兄赵匡胤传位给自己。

元朝末年,朱元璋与陈友谅、张士诚争夺天下,兄弟手足互相残杀。

明成祖朱棣,发动靖难之变,夺取皇位,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台,并将其幽禁于宫中至死。

清朝康熙帝与弟弟胤褆、胤礽争夺皇位,兄弟之间反目成仇,导致九子夺嫡之乱。

手足相残的悲剧,不仅给当事人带来无尽的痛苦,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动荡。这些惨痛的教训,值得后人永远铭记。

4、古代手足指什么意思

古人常以“手足”称兄长或亲密的朋友,表达亲密无间的情谊。

“手”喻意兄长。古时兄长负责家族生计,如同人的双手,支撑着家庭的重担。因此,将兄长称为“手”,既表示其地位重要,也体现了兄长对家庭的关爱和呵护。

“足”指朋友。古人认为,朋友如同人的双足,相伴相随,共同跋涉人生之路。足踏实地,喻意朋友可靠忠诚;足行万里,则象征朋友间的情谊历久弥新,地久天长。

“手足之情”一词便由此而来,指兄弟情谊或朋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。这种感情超越血缘羁绊,是患难与共、生死相依的真挚情谊。

古籍文献中,常有称兄道弟为“手足”的记载。《史记》中,张良曾称刘邦为“足下”,表达了对刘邦的尊敬和亲近。唐代诗人杜甫在《赠韦左丞丈》中写道:“手足虽分散,肝胆终相照”,展现了与友人韦左丞之间深厚的友谊。

古人对“手足”之情的重视,反映了他们对亲情和友情的看重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“手足之情”始终被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世代传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