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古人啥时候取名(古代人什么时候起名什么时候起字)

  • 作者: 朱沁甯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12-09


1、古人啥时候取名

古人取名甚是讲究,其习俗因时代而异。

上古时期,取名与祭祀息息相关。新生儿诞生后,要通过卜问祖先或神灵来确定姓名,寓意祈求庇佑和福禄。如《诗经》中记载:“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可见当时取名的吉祥含义。

春秋战国时期,随着姓氏制度的形成,取名更注重氏族传承。以姓氏为基础,结合出生时辰、德行等因素,选择寓意吉利的字词组合。如孔丘字仲尼,取“仲”意为兄长的谦称,“尼”指山丘,寓意不卑不亢。

汉代以后,取名讲究文辞和内涵。士大夫阶层多取四字名,如诸葛亮、刘伯温,反映出他们的学识和抱负。女子取名则注重柔美和德行,如貂蝉、西施,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和期待。

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取名禁忌。如汉代避讳帝王,唐代避讳太上皇,清代避讳皇室。名讳的选择也反映出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。

随着时代变迁,现代取名更加自由和个性化。父母寄望于子女的名字寄托情感、表达愿望,希望能给孩子带来美好的未来。

2、古代人什么时候起名什么时候起字

在古代中国,取名和取字有其固定的传统和规则。

取名

周朝以前:出生后即取名,以出生日期或特征为依据。

春秋战国时期:开始重视名字的寓意和含义,注重吉祥或祈福。

汉朝以后:名字往往带有家族辈分或父母期望。

取字

春秋战国时期:始见取字之例,一般稍后于取名。

汉魏时期:取字较为自由,多取文雅有深意的词语。

唐宋以后:取字逐渐规范化,根据辈分、身份、学识等因素而定。

取名和取字的时间

取名: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内完成,由父母或长辈赐予。

取字:通常在成年后(15-20岁)进行,由老师或尊长赐字。

例外情况

有些情况下,取名和取字的时间会有所不同:

皇室成员的取名和取字可能较早,以示尊贵。

父母早逝或其他特殊情况,可能会在成年后才取名或取字。

古代人的取名和取字是一个有讲究的传统,其时间和规则因时代而异,但大致遵循出生后取名,成年后取字的原则。

3、古人什么时候命名什么时候取字

古人命名与取字有着特定的时期和习俗。

命名一般在出生后不久进行。男婴出生三日,女婴出生四日,由父亲或祖父等长辈取名。名字往往寄托着父母或家族的期望和祝福,也有根据出生时的特殊情况取名的。

取字则要晚一些。男子一般在冠礼(20岁)时取字,女子在及笄(15岁)时取字。字与名相互呼应,表达更为文雅、含蓄的含义。古人重视字,通常以字相称,以示尊重和亲近。

取字遵循一些原则:

同义或相近义:字与名有相似的含义,如“孔丘”字“仲尼”,意为“仲尼是孔丘的表字”。

相反义或互补义:字与名含义相反或互补,如“柳下惠”字“季龟”,意为“柳下惠的字是季龟,而他的名字是惠”。

美化或表扬:字取美好或赞扬的含义,如“欧阳修”字“永叔”,意为“欧阳修的字是永叔,希望他永远做个长者”。

历史典故:字取自历史典故或名言,如“苏轼”字“子瞻”,意为“苏轼的字是子瞻,希望他像瞻星台上的扁鹊一样,医术高明”。

取字是古人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体现,也是其个性和志向的表达。

4、古人啥时候取名字最好

古时取名,讲究天时地利人和。

天时,避开恶日晦月,择良辰吉日。如唐朝《开元天宝大历三历术》中,便有专门的取名吉凶历法。

地利,选取寓意吉祥的出生之地。如“河东郡”,谐音“河东郡主”,寓意富贵荣华;“庐山郡”,谐音“庐山高隐”,寓意隐居山林。

人和,则需要父母悉心筹谋,充分思量。古人取名,不仅注重名字的音韵、含义,更寄托了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。

《论语》有云: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”可见,名字对一个人的影响甚巨。因此,古人往往会请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请算命先生为孩子取名。

他们相信,一个好的名字能够带来好运,庇佑孩子一生平安顺遂。取名宜早,最好在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内完成,以便及时上户籍。

古人取名的习俗,体现了他们对人生的重视和对后代的殷切期望。时至今日,人们在取名时仍会参考古人的智慧,为自己的孩子取一个吉祥如意、寄寓深远的好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