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新产业工人什么时候起名的(新产业工人什么时候起名的呢)

  • 作者: 张若峤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06-25


1、新产业工人什么时候起名的

新产业工人的名称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。在这一时期,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兴起,传统的农业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改变,大量农民涌入城市,成为工厂中的产业工人。

1899年,时任中国日报总编辑的梁启超在《论工学书序》一文中首次使用了“新产业工人”这一词汇。他在文中指出:“盖自西洋火轮机器之制兴,海外交通日益便利,中国固有之生殖业日渐衰落,农夫失业者,日增月益。”这些失业的农民,在进入工厂成为产业工人后,与传统的工人阶级产生了显著差异。

与传统工人相比,新产业工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:

教育水平较高:新产业工人在工厂中接受了系统的职业教育,掌握了机器操作等新技术。

生产力更高:新产业工人使用机器进行生产,效率和产量大幅提高。

组织程度更强:新产业工人集中在大城市中的工厂,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更为密切。

随着新产业工人的不断发展壮大,他们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。他们不仅是工业化的主力军,也是新兴城市工人群体的代表。

因此,“新产业工人”这一名称的诞生,既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,也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新时代的到来。

2、新产业工人什么时候起名的呢

新产业工人这个称谓的出现,标志着工人阶级内部产生了一个新阶层——产业工人。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,传统的手工业者逐渐被大机器生产取代,产业工人登上历史舞台。

关于“新产业工人”这一称谓的具体起名时间,目前学术界尚未有定论。不过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测:

1. 19世纪中后期:机器大生产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,产业工人数量迅速增加。同时,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,工人阶级内部开始分化,产业工人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独特特征的群体。

2. 20世纪初:俄国十月革命后,列宁等人将马列主义理论运用到分析工人阶级内部结构上,提出了关于产业工人的科学论述。这为“新产业工人”这一概念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
3. 20世纪20年代: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,迫切需要对工人阶级内部结构进行深入分析。陈独秀、李大钊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率先使用“新产业工人”这一称谓,深刻揭示了产业工人与其他工人阶层的区别。

综合以上推测,“新产业工人”这一称谓可能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之间形成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产业工人在工人阶级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,他们的历史作用也日益凸显。

3、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施方案

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施方案

为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工人队伍,推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,制定如下实施方案:

一、建设目标

到2035年,全国形成一支规模宏大、素质优良、结构合理、分布均衡的新产业工人队伍,为新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。

二、重点领域

重点围绕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以及智能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开展建设。

三、建设内容

1. 培育高端技术人才:大力引进、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,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军人物。

2. 完善技能人才体系:建立新产业职业技能培训体系,重点培养智能制造技术员、人工智能工程师、数据分析师等紧缺人才。

3. 优化产业工人结构:优化产业工人年龄结构,合理配置性别比例,提高技能型、高层次工人的占比。

4. 打造职业教育基地:依托高等院校、职业院校和行业龙头企业,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新产业职业教育基地。

四、实施措施

1. 加强政策扶持:出台政策法规,为新产业工人培训、就业、保障提供支持。

2. 完善培训体系:开展全员培训、精准培训和订单培训,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。

3. 推动产教融合:加强产教合作,引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,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。

4. 健全技能认证体系:完善新产业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体系,建立权威的技能认证平台。

5. 优化就业服务:建立健全新产业岗位信息发布、就业对接和职业指导服务体系。

6. 加强宣传引导:大力宣传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,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。

五、保障机制

建立资金保障、政策保障、组织保障和督导保障机制,确保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。

4、新时期产业工人改革方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