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清朝外命妇是什么意思(古代外命妇是什么意思)

  • 作者: 王希柚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05-08


1、清朝外命妇是什么意思

清朝外命妇是指受封于外藩朝廷的命妇。她们通常是随嫁的妃嫔、后宫人员或宗室女眷。

外命妇的封号有多种,如王妃、福晋、格格等,根据身份和地位而定。她们拥有享受朝廷俸禄、参与宫廷活动的特权。外命妇还可以干预地方政务,管理藩府家务,甚至协助处理外交事务。

清朝前期,外命妇的地位较高。如顺治年间的孝庄太后,作为皇太后的外命妇,垂帘听政,权力极大。随着清朝中后期的发展,外命妇的政治影响力逐渐下降,成为一种荣誉性的称号。

外命妇制度反映了清朝重视满蒙关系、笼络外藩的政治策略。通过册封外命妇,朝廷可以加强与外藩的联系,巩固中央集权统治。外命妇制度也丰富了清朝的宫廷生活和文化习俗。

2、古代外命妇是什么意思

外命妇,又称诰命夫人,是中国古代指封授给功臣武将的母亲、妻子、女儿等女性家眷的荣誉称号。

外命妇制度起源于汉朝,最初称为“诰节”。西汉时,汉武帝为表彰大臣卫青、霍去病的功劳,封其母亲为“夫人”。此后,外命妇制度逐渐完善,成为朝廷表彰功臣的一种重要方式。

外命妇的封号与功臣的官爵相对应,分九等,分别为一品夫人、二品淑人、三品硕人、四品恭人、五品宜人、六品安人、七品孺人、八品良人、九品诚人。外命妇除享受相应的礼遇外,还享有政治特权,如可以参加宫廷庆典、朝会等。

唐朝时,外命妇制度进一步完善,规定封授外命妇时,根据功臣的官爵、封地、资历来决定封号等级。同时,还规定外命妇可以受赐封地、官署、府邸等,享有与朝廷官员同等的权力。

宋朝以后,外命妇制度有所衰落,但仍旧沿袭了下来。元朝时,外命妇制度基本废除,清朝时又被重新恢复。直到清朝灭亡,外命妇制度才彻底终结。

外命妇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它不仅表彰了功臣的功劳,同时也维护了其家族的荣耀。同时,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视家族观念和尊卑有序的思想。

3、清朝的命妇是什么意思

在清朝的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中,命妇是指持有封号的女性。其封号通常与丈夫的官职相对应,体现了夫荣妻贵的传统观念。

命妇的品级分为九等,从一品诰命夫人到九品敕命夫人,分别对应丈夫的一品至九品官位。一品诰命夫人为命妇最高等级,只有皇帝亲封的皇亲国戚或一品大员的妻子才能获得。

命妇拥有特定的服饰、仪仗和特权。她们的礼服颜色和纹饰根据品级而异,出行时可乘坐官轿或仪仗,并享有优先权。命妇还可参加朝廷举办的各种大型典礼和宴会。

封号对于命妇而言不仅是身份的象征,更是一种荣耀和殊荣。朝廷通过授予命妇封号,既表彰了她们的丈夫对国家的贡献,也强化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。

命妇制度是清朝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维护社会等级和纲常伦理起到了重要作用。随着清朝的衰落,命妇制度也逐渐走向没落,最终在民国时期被废除。

4、清朝的外命妇是什么

外命妇,全称外命妇诰封,是清朝时期仅授予外官及其夫人之诰封,是一种荣誉性的称号。外官指的是朝廷派遣到地方任职的官员,包括总督、巡抚、知府等。

外命妇诰封分为九等,一等至三等为诰命夫人,四等至六等为淑人,七等至九等为恭人。诰命是由皇帝颁发的,上面写有受封者的姓名、封号和等第。

外命妇诰封与内命妇诰封不同,内命妇诰封授予朝廷官员的夫人,而外命妇诰封授予外官及其夫人。这是因为,外官长期在外任职,朝廷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和安抚他们的家属,因此设立了外命妇诰封制度。

外命妇诰封除了是一种荣誉外,还具有一定的特权。比如,外命妇享有免除某些赋税、出入宫廷和参加宫廷仪式的权力。在地方上,外命妇可以参与慈善活动,慰问民众,并协助地方官员维持社会秩序。

清朝的外命妇诰封制度是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一个缩影。它反映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,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及其家属的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