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洞村考察十六字要求(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的16字要求)
- 作者: 朱栀梦
- 来源: 投稿
- 2024-10-03
1、十八洞村考察十六字要求
跨越千年的石山奇景,孕育出脱贫致富的“十八洞奇迹”。考察十八洞村,十六字要求深入人心:
精准识别:精准识别贫困户,确保扶贫资源有的放矢。
精准帮扶:针对不同贫困户特点,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。
精准脱贫:以产业发展为依托,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。
精准退出:严格脱贫标准,确保脱贫成效长效可持续。
效果导向:坚持问题导向,强调扶贫效果,确保专项资金物尽其用。
因户施策: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,量身定制扶贫计划。
产业扶贫:发展特色产业,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。
生态补偿:保护环境,发展生态旅游,实现贫困户绿色增收。
易地搬迁:解决贫困户居住困难,改善生活环境。
教育培训:提升贫困户人力资本,激发内生动力。
社会保障: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保障贫困户基本生活。
扶志扶智:增强贫困户精神信念,树立脱贫信心。
干部作风:锤炼扶贫干部作风,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有效。
“十六字要求”凝聚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智慧和经验,为全国脱贫攻坚提供了宝贵借鉴。
2、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的16字要求
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时提出了“绿媒青生态、绿化美乡村、绿富美百姓”的16字要求。
“绿媒青生态”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。要维护好森林植被、水系资源,确保空气清新、水源洁净,让绿水青山成为村庄的宝贵财富。
“绿化美乡村”旨在改善居住环境。要大力发展绿化,建设宜居宜游的环境,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。花草树木点缀村庄,让村庄成为绿意盎然的世外桃源。
“绿富美百姓”目标明确,要通过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的发展,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。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、生态旅游等产业,让村民富裕起来。
这16字要求为十八洞村指明了发展方向,也为其他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。只有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。
3、十八洞村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是
十八洞村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是:
精准扶贫、产业优先、基础设施、生态保护、搬迁安置
这一十六字方针凝结了十八洞村在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和智慧,深刻地反映了精准扶贫、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理念。
精准扶贫:针对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,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,确保扶贫资金和资源精准分配,提高扶贫成效。
产业优先:发展特色产业,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。十八洞村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导产业,通过修建民宿、餐饮等配套设施,吸引游客,带动村庄经济发展。
基础设施:完善道路、水利、教育等基础设施,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。十八洞村通过修建公路、水库等基础设施,为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提供便利。
生态保护: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保护生态环境,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。十八洞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,治理水土流失,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。
搬迁安置:对于无法通过产业发展改善贫困状况的贫困户,实施易地扶贫搬迁,解决贫困户的基本居住条件。十八洞村通过异地搬迁,将居住在偏远山区的贫困户搬迁至交通便利、基础设施完善的新村,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。
十六字方针指引着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道路,也为全国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。这一方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、精准扶贫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执政理念,是实现乡村振兴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条重要路径。
4、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
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
十八洞村考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,于2013年2月进行的一次重要考察活动。在此次考察中,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,为中国脱贫攻坚事业指明了方向。
精准扶贫思想以“扶贫真扶真贫”、“精准识别、精准帮扶、精准管理、精准考核”为核心,强调要找准致贫根源,采取有针对性、实效性的帮扶措施。总书记在考察中多次强调,扶贫要做到“因村施策、因户施策、一人一策”,要建立“扶贫台账”,“动态管理扶贫对象”,做到“目标精准、措施精准、落实力度精准、考核评估精准”,切实提高扶贫实效。
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,标志着中国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它从源头上解决了扶贫“散、滥、漫、虚”的问题,为扶贫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思路和方法。十八洞村考察以来,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,中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数以亿计的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,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