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苟全性命是什么意思(苟全性命于乱世后面是什么)

  • 作者: 马亦衡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12-01


1、苟全性命是什么意思

苟全性命,出自《资治通鉴》,意为苟且保全生命。此语出自三国时期魏国大臣陈群之口,原话为“臣窃观汉氏失天下之由,皆由骨鲠之臣,不顾安危,各竞其忠,以速祸患”。在陈群看来,大臣们忠心耿耿,不顾自身安危,却反而加速了汉朝的灭亡。他认为,与其如此,不如苟且保全性命,以图后计。

苟全性命一词,反映了陈群在当时乱世中的一种无奈之情。汉朝末年,群雄并起,战乱频仍,忠臣义士往往因直言上谏而获罪身死。在这种情况下,陈群提出苟全性命,并非是不忠不义,而是为了在乱世中保存实力,以期将来能够匡扶社稷。

苟全性命并非长久之计。三国时期,魏国虽有曹魏父子励精图治,国力强盛,但因内部矛盾重重,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。诸葛亮曾言,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此语道出了鞠躬尽瘁的人生准则。纵然身处乱世,也当竭尽全力,无愧于心。

苟全性命之说,虽有其无奈之处,但终非正途。面对乱世,与其苟延残喘,不如奋力拼搏,纵然失败,也无愧于天地。

2、苟全性命于乱世后面是什么

苟全性命于乱世,并不是苟且偷生,消极避世。这句话的后面蕴藏着更为深远的意义。

苟全性命,是求取自保,但并不是出于自私自利,而是为了肩负更大的使命。乱世之中,国家动荡,人民流离失所。在这种情况下,保全自身才能为后续的复兴和重建做准备。

性命苟全,是为了待时而动。乱世不会永远持续,总有重整旗鼓的一天。那时,苟全性命之人便可挺身而出,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。

苟全性命,更是一种大仁大义。乱世之中,最重要的是保护百姓。苟全性命之人,会以自己的行动为百姓树立榜样,让他们在纷乱中获得一丝希望和力量。

因此,"苟全性命于乱世"的后面并不是消极避世,而是蕴藏着更为深刻的内涵。它是求取自保、肩负使命、待时而动、大仁大义的体现。只有苟全性命,才能在乱世中保存希望,为未来的复兴奠定基础。

3、苟全性命于乱世出自哪里

《苟全性命于乱世》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。

诗中有云:"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国家不幸诗家幸,赋到沧桑句便工。老去诗篇浑漫与,但求通塞故吾心。飘飘何所似?天地一沙鸥。"

其中"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"两句,表达了杜甫乱世之中保全自我的无奈与心志。

杜甫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,恰逢盛唐时期。安史之乱爆发后,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巨变。他流离失所,饱尝战乱之苦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苟全性命成为杜甫最基本的生存诉求。

杜甫并非甘于平庸之人。他以诗寄意,将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融入诗歌之中。他笔下的诗歌,既反映了乱世的苦难,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。

"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"并非消极避世之辞,而是对乱世之中的无奈与坚守的反映。它表明,即使身处乱世,也要努力保全自我,不忘初心,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。

4、苟全性命是什么意思解释

“苟全性命”源自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隆中对策时的一句名言,意为暂且保全性命,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。

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“苟全性命”一词被赋予了多重含义:

“苟全性命”反映了乱世中求生存的无奈。身处乱世,战火纷飞,百姓流离失所,保全性命成为最基本的诉求。

“苟全性命”体现了隐忍不发的智慧。与其激流勇进,不如韬光养晦,等待时机成熟再一鸣惊人。

也有人认为“苟全性命”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。他们认为,只有敢于斗争,才能改变命运。

对于“苟全性命”的解读,历来众说纷纭。但其核心思想无外乎以下几点:

1. 在危急时刻,保全性命是最重要的。

2. 在时机未到之时,应该隐忍不发。

3. 等待时机,伺机而动,以实现更大的目标。

因此,“苟全性命”并非怯懦或消极,而是乱世中的一种生存策略和智慧。它告诉我们,在逆境中,要学会审时度势,韬光养晦,伺机而动,以求最终的胜利和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