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五代十国起名风格(五代十国起名风格是什么)

  • 作者: 陈瑾舟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12-06


1、五代十国起名风格

五代十国起名风格

五代十国时期,起名风格呈现出多元化和地域特色。

名号冗长化

这一时期,君主和名将的名字普遍较长,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
增加字数:如后唐庄宗李存勖,后汉高祖刘知远,闽王王审知。

采用叠字:如南唐李景、后周柴荣。

前缀繁复:如前蜀王建、后梁朱温。

尊崇汉俗

五代十国时期,中原文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,因此起名风格也受到汉俗影响。

沿用汉姓:如后唐李氏、后汉刘氏,这些姓氏都是汉族大姓。

取用汉名:如后周柴荣、闽王王审知,这些名字都出典于汉代名将或历史人物。

地方特色浓厚

由于五代十国政局割据, 各地区在起名上也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:

南唐:偏爱花鸟虫鱼的意象,如李璟、李煜。

西蜀:多用地名或植物名,如王建、孟知祥。

闽国:取用闽地特产或传说,如王审知、王延羲。

反映时代背景

五代十国时期动荡不安,战乱频繁,因此起名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。

寄托祈愿:如前蜀王建,取“建国业”之意。

表达雄心:如后唐庄宗李存勖,取“存大唐”之意。

显示武功:如后周柴荣,取“荣膺天下”之意。

五代十国时期起名风格多元化、地域特色浓厚,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特质。

2、五代十国起名风格是什么

五代十国的起名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政治格局,呈现出以下特点:

1. 模仿周礼:

后梁、后唐等政权沿袭周代礼制,以“武”“文”为禅代之号,如后唐李存勖自称“武皇”,后晋石敬瑭自称“文皇”。

2. 尊奉李唐:

出于政治考虑,五代十国政权多尊奉唐朝为正统,在起名时常采用唐朝皇室的字号。如后唐李存勖名取自唐太宗李世民,后晋李存勖名取自唐宪宗李纯。

3. 寓意吉祥:

为了祈求国泰民安,起名注重使用吉祥寓意,如后唐明宗李嗣源,名字中的“嗣源”意为继承唐朝正统;后汉高祖刘知远,名字中的“知远”意为谋略深远。

4. 避讳与尊崇:

与前朝同名或相似的字会被避开,以示尊敬。如后唐莊宗李存勖,名中的“勖”字避讳唐高祖李渊的名讳“淵”。

5. 地域特色:

部分政权的起名风格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。如南吴吴越,名称均取自地方名称,反映了其割据一方的特点。

6. 宗教影响:

五代十国期间佛教盛行,一些政权在起名时受其影响,如后蜀孟昶自称“大圣明高皇帝”,以佛教中的大圣尊号为自己的名号。

3、五代十国起名风格有哪些

五代十国时期,起名风格呈现出以下特点:

复古思古:

沿用先秦两汉时期的雅号,如李存勖(李世民后裔)、后唐庄宗(庄子);

摹仿魏晋风流,用典寄意,如吴越太祖钱镠(“留”与“镠”谐音,取自《左传》“故国无留”);

效仿唐代皇室取名,如五代后唐李氏多用“从”字旁,如李从珂、李从厚;

追溯历史渊源,如前蜀高祖王建(以齐王王建为先祖)。

尚武豪迈:

表现征战沙场的英勇,如刘仁恭(“仁恭”意为仁慈、恭谨,但用于武将反显勇猛);

寓意威震天下,如赵匡胤(“匡胤”意为匡扶正义、振兴国家);

突出沙场功勋,如吴越武肃王钱缪(“武肃”意为武功赫赫、肃清边患)。

简洁明了:

名字多为一字或二字,既方便书写,又便于记忆,如前蜀高祖王建、后汉高祖刘知远;

用字简洁朴实,避免繁复冗长,如李克用、石敬瑭。

避讳改名:

尊崇避讳制度,皇帝或权贵之名不可冒犯,如后唐庄宗李存勖原名李存霸,后改名避讳唐太宗李世民;

叛乱失败者往往被改名,以示羞辱,如五代十国中多称叛臣为“李顺”(意为顺从李氏)。

五代十国时期的起名风格融合了复古思古、尚武豪迈、简洁明了和避讳改名等特点,体现了当时社会风尚和政治文化背景。

4、五代十国人物大全名字

五代十国时期,群雄并起,豪杰辈出。下面列举一些著名的五代十国人物名字:

后唐:李克用、李存勖、李嗣源

后梁:朱温、朱友珪、朱友贞

后晋:石敬瑭、刘知远

后汉:刘承祐、刘知远(兼后晋皇帝)

后周:郭威、柴荣、柴宗训

吴越:钱镠、钱元瓘、钱弘佐

南唐:李昪、李璟、李煜

南汉:刘岩、刘鋹、刘继兴

南平:高季兴、高保融、高继冲

前蜀:王建、王衍、王宗懿

后蜀:孟知祥、孟昶、孟玄喆

楚:马殷、马希范、马希萼

吴:杨行密、杨渥、李昇

齐:韩建、韩隐、韩知通

闽:王审知、王延羲、王昶

南诏:段思平、段思英、段思良

大理:段思平(兼南诏皇帝)

契丹:耶律阿保机、耶律德光、耶律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