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张掖取名是怎么来的(张掖这个名字的来历)

  • 作者: 张若峤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12-20


1、张掖取名是怎么来的

相传,汉武帝时期,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,途经甘州,见此地山川壮美,便在城南驻扎军队。一天,霍去病在城楼上观景,只见远方有一片红色的山崖,宛如一匹红色的骏马矗立在天地之间。霍去病大喜,便取“赤骏如掖”之意,将此地命名为“张掖”。

另一种说法是,“张掖”取自“张国臂掖”之意。汉武帝时期,为了加强西北边防,派大将张骞出使西域。张骞通晓羌语,熟知西域的风情,一路深入中亚和西亚,为汉朝开辟了通往西方的“丝绸之路”。经过张骞的努力,西域诸国与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,汉朝的国威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于是,汉武帝便将此地命名为“张掖”,以表彰张骞为汉朝立下的赫赫战功,并寓意着汉朝的威名远播,疆域辽阔。

还有的说法是,“张掖”取自“长掖”之意。甘州地形狭长,自西北向东南延伸,宛如一条长长的袖子。因此,古人将此地称为“长掖”。后来,“长掖”逐渐演变成了“张掖”。

无论哪种说法都是正确的,“张掖”这一地名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。

2、张掖这个名字的来历

张掖,顾名思义,乃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”之意。其名最早见于西汉武帝元狩四年(前119年),取自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中“周爰执事,和铃声鼓,胜彼汝坟,奄彼廓頮”,意指张开国土,如臂掖之顾及,以沟通西域诸国。

在不同历史时期,“张掖”一词含义有所演变。西汉时期,张掖郡是河西四郡之一,辖境包括今甘肃省张掖市、山丹县、民乐县、临泽县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等地,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,维护边疆稳定,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。

隋唐时期,张掖改称甘州,作为凉州都督府治所,成为西北重镇。唐代诗人王之涣曾有诗云: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说的就是张掖附近的祁连山。

元明时期,张掖恢复旧称,并升为张掖路。明代中期,随甘肃省的设立,张掖成为张掖府治所,清初设张掖县,隶属甘肃省,并沿用至今。

张掖之名,承载着历史的厚重,见证了西汉以来华夏边疆的不断开拓和巩固,也彰显了中国古代“开放、包容”的胸怀与“丝绸之路”纽带作用。它不仅是一个地名,更是一个文化符号,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。

3、张掖是谁起的名字

张掖一名由来已久,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。

汉武帝于公元前121年平定河西走廊,设立河西四郡,其中之一便是武威郡。武威郡下辖十二县,其中一县名曰张掖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记载:“武帝初兴,北伐匈奴,得河西之地,遂城河西,置武威酒泉张掖三郡。”由此可见,张掖之名诞生于此时。

张掖一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。一种说法与地理位置有关。“张”,意为伸张,“掖”,意为腋下。张掖地处祁连山脉北麓,似腋下夹住,因而得名。另一种说法与河西走廊的战略地位有关。张掖为河西走廊东段首要门户,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,有“咽喉”之称,故名张掖。

无论哪种说法,张掖之名都反映了其在西汉时期的重要地位。作为河西走廊的重要据点,张掖成为中原与西域之间贸易、文化交流的中心,在丝绸之路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时至今日,张掖之名依然沿用,成为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,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,继续在丝绸之路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4、张掖地名的来历

张掖,甘肃西北部的一座历史名城,其地名由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相传,在秦朝时期,这里属张掖郡,郡名源于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”,意为张开国门,以臂膀联通西域。古人认为西域广大,地处边陲,犹如人体之臂膀,而张掖则扼守其要冲,故名。

另一说法与张骞有关。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,两度出使,皆由张掖出关。由于他功勋卓著,汉武帝为表彰其功绩,将张掖郡更名为“张掖”,以示不忘其开拓西域的丰功伟绩。

还有学者认为,“张掖”一名源于匈奴语。匈奴人称此地为“删盐”,意为“盐池”。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军攻打匈奴,平定河西之地后,将“删盐”改为“张掖”,以示武功赫赫。

张掖之名的由来众说纷纭,但都与西域交通、汉匈之战和张骞的功绩密切相关。这个名字不仅记录了历史上的辉煌篇章,也承载着张掖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悠久历史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