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名古文咋说(起名字古文经典名句)
- 作者: 马婉沁
- 来源: 投稿
- 2025-01-04
1、起名古文咋说
昔时为新生儿起名,古文雅称之谓“命子”。此仪甚为隆重,非同一般,故而有“三月之仪”之说。
命子之古文,辞藻华美,寓意深远。其言辞之简雅,无不反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《诗经》有云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寿,如松柏之茂。”此言取名应如明月般皎洁明亮,如旭日般蓬勃朝气,如南山般长久不衰,如松柏般繁盛茂密。
《论语》有曰:“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”此语告诫人们在为新生儿取名时,当心怀敬畏,取名须庄重,不可轻浮。
《孟子》有云:“有大人者,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义所在。”此言为新生儿取名,应取义为主,而非仅取字音好听。取义高雅,方能寄托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许。
古人亦有讳名之俗,即为新生儿取名,忌用祖先或尊长之名。此风俗源自《礼记》:“名子者,所以别贵贱、明亲疏、序长幼也。故尊卑以等,上下以别。”
故而,古文命子之辞,不仅讲究文字之美,更注重内涵之深,寄托着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愿望和殷切期盼,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。
2、起名字古文经典名句
起名古文经典名句
取名是一门学问,古人对此颇有讲究,留下了诸多经典名句,为后人提供参考和借鉴。
释义警醒
"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"--《论语·子路》
强调名字与行为的一致性。
"有其名,必有其实。"--《孟子·告子》
表明名字与品质、行为之间的联系。
"名声无实,不立于朝。"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警示人们不能徒有虚名,必须有真才实学。
典故借鉴
"后羿射日,力大无穷。"--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
取名"羿",寓意强健有力。
"孔融让梨,德行高尚。"--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
取名"融",寓意宽厚仁慈。
"曹植七步成诗,才华横溢。"--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取名"植",寓意文思敏捷。
文雅有韵
"取名贵在文雅,不取俗名。"--《礼记·玉藻》
注重名字的文雅气度。
"名如其人,人如其名。"--《荀子·正名》
强调名字与人的气质相符。
"取名以雅正为先,以吉祥为辅。"--《增广贤文》
追求名字的雅正和吉祥。
这些古文经典名句不仅为取名提供了指导和借鉴,也反映了古人对名字的重视和追求。
3、起名的文言文叫法
名者,命之始也。自古以来,取名之文言文叫法繁多,各具其义。
其一曰“字”。字,本指刻于甲骨之上之文,后引申为人名。取名之为“字”,意在将毕生之志向寄寓其中,以形声表意,寄托祝愿。
其二曰“表字”。表字,又称“别名”,乃用于社交场合之称谓。取表字之文言文叫法,多取自《诗经》《楚辞》等典故,或寓意高尚,或寄托文采,或祈求吉祥。
其三曰“讳”。讳,乃避讳尊长之名。取名之文言文叫法,多用委婉之词,如“某之某”,以示尊敬。
其四曰“贱名”。贱名,又称“乳名”,乃父母为孩童所取之昵称。取贱名之文言文叫法,多用小字、贬义之词,以寄托父母对子女之爱护,祈求子女平安长大。
其五曰“名号”。名号,乃出家人之称谓。取名号之文言文叫法,多取自佛经典籍,或寓指戒律,或寓意觉悟,以表归依之心。
还有“谥号”、“雅号”、“艺名”等文言文叫法,各有其独特的语境和寓意。古人取名讲究文雅得体,寄托情怀,堪称一门独特的文字艺术。
4、起名古文咋说好听
起名之美,自古有之。古人取名,讲究文雅端庄,寓情寄意,不拘泥于俗套,力求音韵和谐,意境深远。
《礼记·内则》有云:“男子称名,女子称字。”可见古代男女取名有所不同。男子的名字,以彰显志向、寄托希望为主,如“子正”、“子明”、“伯乐”。女子的名字,则更偏重婉约柔美,如“小雅”、“曼娘”、“淑贞”。
起名古文的字句搭配讲究对仗工整,音韵和谐。如“子衿”、“子美”,读起来琅琅上口,悦耳动听。又如“婵娟”、“淑娴”,字音轻柔,给人以温婉之感。古文取名还注重引用典籍,寄托情怀。如“青衿”、“白露”,取自诗经;“子鱼”、“子龙”,取自《三国演义》。
善用古文起名,不僅能彰顯文化底蘊,更能賦予名字獨特的美感和意涵。試想,若有一名「清芷」,翩若驚鴻,婉約動人;若有一名「明軒」,氣宇軒昂,豁達開朗。如此人如其名,豈不妙哉?
因此,起名古文之美,在于其文雅端庄,音韵和谐,意境深远。若善加运用,不僅能为后代取一个好聽的名字,更能傳承中華文化之精髓。